13583731873
智能建造把工地装进工厂
发布者:<杏彩体育app下载官网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06-06 22:03:27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正全面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加快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

  近日,巢湖某项目负责人急需采购1000个安全帽,搁在以往要层层报批,费时费力。现在只需登录中铁四局集团开发的“四局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即可轻松网购建筑辅材,该负责人登录“四局商城”后,浏览商品比价下单后,第三天就收到了货。

  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公司电商服务部主任黄其军介绍,以前通过阿里云等第三方平台采购,由于供应商的信息无法全面掌握,品质难以把控。现在有了自有平台,供应链更稳定,产品的品质更可靠,采购成本降低约15%。

  “众所周知,各类物资材料占建筑工程成本高达六七成以上,拥有优质高效的供应链,无疑是成本控制的命门所在。”黄其军介绍道,中铁四局每年物资采购量多达400多亿元,其中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料等主料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其他物资及辅助材料约占30%份额,仍有较大降本空间,线下采购、传统跟供、公开询价质量管控等已不能适应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需要,迫切地需要自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加快实现供应链数字化管理。

  据了解,四局商城自今年6月30日上线家供应商,产品覆盖了十八大类11万种产品,供应商90%是生产商,只有10%是中间商。目前采购订单已超越700多个,成交额1.48亿元,涵盖了中铁四局17个子公司,全局99.59%的项目在线采购。

  中铁四局的供应链数字化只是建筑业转型的缩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亟需以工业互联网思维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数字化已成为赋能行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以省城合肥为例,2022年建筑业产值达5613亿元,对GDP贡献仅次于工业。但整体看来,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相比制造业企业还存在比较大差距。加快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慢慢的变成了社会共识。

  为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今年我省计划推动中国建造(安徽)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建设试点,打造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心枢纽和智慧大脑,让数字技术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加快生产要素的整合流动,必将带来建造方式的变革,赋能建筑业转型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处长陈必喜表示,要按照“大平台小切口”的思路,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应用。从解决智能工厂和智慧工地问题入手,建好平台、丰富生态,打通供应链,整合产业链,聚焦科技链和金融链,赋能上下游企业,为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为老百姓建好房。

  在智能建造时代,阳台、楼梯、墙板……这些建筑材料都能实现工厂化生产,把建筑施工工地装进智能工厂。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长丰县的安徽建工北城工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偌大的工厂只有寥寥几名工人,在智能化设备和机器人协助下,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抹面养护等多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运行,自动加工出一块块墙板预制件。

  安徽建工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集团总工程师王兴明和记者说,智能工厂引进了数控技术和智能机器人,从制造钢筋笼到加料入模,从混凝土浇筑到产品养护等,全部实行流水线作业和智能化控制。

  “以混凝土加工为例,以前要四五个人开铲车上料,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王兴明介绍,搅拌站实现全封闭、自动化运转,水泥、砂石等物料进场后,通过地下传输带传送到拌和站,自动配比搅拌成混凝土,再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生产线上,生产全程没有一丝扬尘。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对于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品质提升、绿色发展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多项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22年度,全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59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50%。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为36.59%,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今年1—8月,我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4753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42.65%,再创新高。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建造工艺的改变,而是建筑体系与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建筑质量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陈必喜说道。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传统现浇方式,装配式建设项目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大量采用预制部件和集成化实施工程技术,通过模块化、工业化、集约式生产,节能降耗,减少建筑废弃物,助力建筑业绿色转型。

  在王兴明看来,当下装配式建筑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发展的新趋势,从原来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扩展到普通的商品房项目。“尽管公众认知度还需提升,但实际上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已经很成熟,可完全取代传统的建造方式。”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等优势,产品的精度也由以前的厘米级提升到毫米级。”王兴明表示,企业将抢抓机遇,强链、补链、延链,布局大型预制梁场,建设管桩厂和模具厂,补齐上下游产业链。

  2022年,我省印发实施《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全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要求新立项的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单体地上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和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他地上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和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造。

  装配式建造的风口已经到来。安徽正打造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我省将形成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40%,拥有50家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2022年,合肥市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在装配式建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2600多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近50%。目前企业近200家,年均可生产1500万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平方米每年,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目前,任旧存在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不高、人才短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同不充分等问题。”陈必喜认为,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还要因城施策加快推广应用,完善标准体系,实现通用生产,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大力培育和支持本地企业,同时引进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补齐、壮大、拓展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

  为引导建筑业企业转型,合肥市2023年3月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建筑业企业,可享受工业公司同等支持政策,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合肥市政府副市长何逢阳表示,下一步,合肥市将加快推进政策落地实施,通过奖励激发鼓励措施和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着力降低建筑业企业创新成本,支持企业全力发展智能建造,加快推进行业科学技术进步,赋能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记者 范克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