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3731873
【能源革命观察】山西建投的新能源使命
发布者:<新闻资讯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06-03 18:16:03

  初夏时节,风力时劲。在古交市嘉乐泉乡的绵延山峦上,座座高大挺拔的风机迎风舞动,随着风机旋转,绿色电能源源不断汇入升压站,输往远方。山西建投集团项目经理齐亮介绍说,古交正沟200MW风电二期项目于今年2月并网发电,全面达效后预计年节约标煤约14.2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92.85吨、氮氧化物约88.21吨、二氧化碳约35.92万吨,成为能源革命又一劲旅。

  古交正沟200MW风电二期项目,是山西建投集团勇担新能源发展使命的一个缩影。

  践行“双碳”目标,山西建投集团高歌猛进。以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为引领,集团在省内外及国际大市场集结发力,不断壮大新能源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深化拓展储能、海上风电、新能源升级改造等市场占有率,业务布局涉及国内20多个省份,并进入越南、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

  2023年,山西建投集团新能源板块新签合同额达480亿元,同比增长70.82%。今年1月—4月,集团新能源板块市场开发再传捷报,接连中标亿元大单,新签合同额达111.82亿元,同比增长42.66%。

  今年“五一”期间,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再次成为瞩目焦点,太原(潇河)国际车展暨智慧出行汽车博览会在此举行,单日人流量近2万人次。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及配套酒店群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用能需求巨大,在建设过程中,山西建投集团的技术团队采用“光储直柔”及中深层地热能转化利用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使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率达29.86%,并通过源网荷储区域能源一体化及智慧能源互联网供应体系,为潇河新城内的建筑提供高效、经济、低碳、安全的能源保障。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8760吨。

  “聚焦攻关前瞻性技术,集团成立了新能源设计研究院、分布式能源研究院等,厚植创新土壤,广纳人才,开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以城市综合供能为主体的分布式能源技术、以工业余热利用发电为载体的节能减排技术等研究,并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储能、直流配电网建设等技术的示范应用,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山西建投集团技术管理部负责人李卫俊介绍。

  在太古供热项目中,山西建投集团的建设者们实现6个“首次(创)”——首创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体系,首次构建六级泵循环加压输送系统,首次提出锚杆、内衬相结合的传力结构,首次研发出大位移直管压力平衡膨胀节,首次研制出隧道热力管道专用双头轨道车,首次提出阵列式无应力配管技术。

  在生物质发电领域,依托我省丰富的农林生物资源,该集团投资建设运营4座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采用国内领先的高温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发电技术,每年可生产绿电8.6亿千瓦时,供热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多万吨、节约标煤40多万吨。

  在城市能源综合利用方面,采用综合能源站、智慧能源微网、先进热泵及微型燃机等,优化高、低品位能源配比,推动冷热电气水实现高效供给。该集团在潇河新城通过应用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使建筑群能源消耗总量减少10%,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高70%以上。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千亩鱼塘上空光伏发电板排列整齐,渔光互补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中航廉江良垌9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已成为集光伏先进的技术示范、特色水产品养殖、特色渔业休闲旅游、特色农业种植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基地。

  西藏阿里结则茶卡1万吨盐湖提锂综合能源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内容有光伏200MW、风电200MW、电化学储能125MW/ 250MWh及配套43MW柴油发电机组。建成后,将有利于阿里地区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通河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逐步优化完善当地新能源产业布局、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助力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雄安新区容西片区供热(冷)一期、二期工程中深层地热项目已成功出水。此项目囊括的6孔地热井全部投用后,将替代原天然气供暖,满足54.7万平方米供热需求……

  由山西建投集团承建的一大批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在转型发展中不断释放绿色动能。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也为该集团新能源板块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集团不停地改进革新‘新能源+’商业模式,通过投资、股权收购等方式,带动新能源板块施工建造联动发展,同时发挥子公司平台优势,采用基金股权投资+EPC、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大力拓展清洁能源市场,形成了一批可落地、可推广、可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如开发—设计建设—移交、开发—建设—运营、投资+EPC总承包、委托运营等。”山西建投集团投资管理部负责人周蕊娟告诉记者。

  孟加拉国科巴风电项目是山西建投集团落地实施的第一个海外股权投资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孟加拉国建设的第一个风电项目。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1.4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减少约4.5万吨煤炭消耗和超过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热电联产特许经营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供热现状。该项目为BOO模式,由山西建投集团旗下山安蓝天成立项目公司负责融资投资、建设实施、运营维护和资产管理全过程,供热能力达500万平方米。

  “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推动企业内部资源实现快速整合,协同作战能力增强,全产业链集成优势凸显。”项目公司负责人赵晨阳说。

  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园区智能制造车间内,机械轰鸣、弧光闪耀,数控双曲线切割机、数控四辊卷板机、环缝焊接装置等先进制造设备各司其职,高效运转。这里不但可以生产加工各种大跨度异型管桁架、空间网架,还可以制造巨大的风电塔筒,年生产能力为400套。

  山西建投集团园区运营管理部负责人程俊虎介绍,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该集团布局全省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生产制造新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所生产的风电塔筒已应用于静乐娑婆乡、繁峙等地风电项目。临汾园区光伏支架智能生产线即将投产,可年产光伏支架3万吨。从设计咨询到投资建设,从生产施工到运营维保,该集团围绕新能源板块已形成全产业链的项目实施能力及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储备。

  在新能源项目运营维保方面,山西建投集团同样业绩显赫。在高平鑫时阳田20MW光伏发电、云南省马龙县陡坡梁48MW风电等项目中,该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源网荷储全网柔性调控,整体提升管理集约化水平。在清洁供热运维项目中,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供热设施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快速响应,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并通过低位能分级加热、高背压供热改造等技术,推动节能减排。

  迎“风”而上,逐“光”而行。秉承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理念,山西建投集团将扛牢国企担当,持续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应用,逐步扩大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布局,强化新能源板块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全力打造“山西建造”绿色发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