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3731873
徐州市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
发布者:<新闻资讯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06-05 09:22:28

  5月31日,苏能股份垞城电厂200MW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启动。作为徐矿集团首个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成投运盘活了存量电网和土地资源,优化了电力系统,稳定了电网运行,促进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纳,为构建以新型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注入了强大动力,将逐步提升服务全市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快速推进新型储能、国家储煤基地、抽水蓄能等省能源领域重点项目,目前全市合计规模65万千瓦的8个新型储能项目、国家储煤基地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实施,江苏铜山利国铁矿、徐州焦山石灰矿2个抽水蓄能项目已经省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家能源局。同时,指导邳州、沛县等地做好热电联产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邳州荣晟环保、沛县多元纺织等新建热源点项目加快推进。

  “五一”假期,徐州首座电网侧储能项目贾汪区江庄储能电站成功实现全容量“满充满放”试运行,进一步验证了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功率及容量参数要求。据悉,该储能电站能够在用电低谷期将10万千瓦时的电能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电能释放开来,是名副其实的大型“充电宝”。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新能源微型车辆产业链链主企业,如何向新质生产力要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引领行业新潮流,同样成为淮海控股集团立足新时代、新趋势的战略作答。近年来,淮海控股集团积极探索新能源动力赋能小型车辆的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并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钠离子电池上。目前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在推进之中,下一步将大范围的应用于经济型乘用车动力电池、储能等诸多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徐州国源集团目前正在热情参加邳州石膏矿生态修复和绿色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地下空间治理后,探索进行储能发电、储油储气(氢),打造地下“仓储物流园”。地上空间因地制宜导入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以及电制氢、氢发电等产业,实现风光氢储电耦合,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煤大屯煤电公司结合沛县资源禀赋、大屯电网结构与网架下负荷需求,正在以大屯电厂220KV变电站为中心,统筹周边新能源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储能,积极利用沛县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储能方面,将根据新能源出力随机性、间歇性的固有特性,适度配置储能,并探索新型储能的应用,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项目综合竞争力。

  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等迭代升级,为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全面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创新机遇。江苏华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电力系统设备提供商,通过不断的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流程、完善研发体系和加大研发投入,密切跟踪和研究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在储能领域已形成自己的优势。目前,江苏华辰围绕新型储能系统能够给大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源网侧、工商业、用户侧等多领域需求。

  当前,新型能源产业迎来巨大风口,氢能、储能等万亿赛道蓄势待发,超级蓝海市场潜力不可估量。以推进我市与上海申能集团战略合作落实为契机,我市正在全力发展氢气回收、提纯利用技术,支持徐州国投集团等参与推进丰县等焦化副产制氢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氢气“制取、加注、应用”一体化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为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我市积极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场景。目前,新氢动力氢能叉车生产项目竣工投产,中石化首个加氢站已建成,丰县建滔“灰氢”制备项目正在积极研究推进。作为氢能产业供应链重要一员,江苏恒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22MPa/32MPa氢气充装压缩机、45MPa及90MPa加氢站用压缩机、余氢回收压缩机等产品,覆盖氢能全产业链,满足了氢能产业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新能源产业洗牌在即,新型储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过去20年来,光伏已经做到从平价到低价,风能也是,接下来就是储能。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无论是“数字徐州”建设,还是“零碳徐州”建设,都需要用户侧、工商侧、电网侧等大量储能配套托底,在此时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恰逢其时,发展储能产业前景巨大。协鑫集团正在依托徐州硅基产业基础,充分的发挥硅能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创新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夯实储能系统制造根基,助力徐州打造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

  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形态趋势强劲、潜力巨大、未来可期。为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我市将快速推进中煤大屯源网荷储一体化、金虹钢铁大数据与AI算法新能源微电网等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和用户侧储能电站,探索开展虚拟电厂示范,打造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场景示范。同时,积极对接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碳管理体系、碳资信评价淮海经济区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为徐州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增添更多绿色动能、注入更多绿色活力,努力打造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典范城市。